发热的临床过程包括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根据发热分期对患者进行分期性护理措施。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该期产热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
此时注意保暖、及时调节室温,增加盖被,足部用热水袋等,可饮用温开水或糖盐水,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防止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2、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有异,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
此时高热期应严密监控体温以及生命体征变化,高烧不退的病人会触发身体并发症,无法降温,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切勿延误病情,错过最佳诊疗时间。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致热原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此时需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等,防止出现电解质水平衡紊乱。适当的保持体温,避免出汗过多,导致再次受凉。
根据分期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护理,监控病情,提升患者舒适度。发热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根据体温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物理治疗或(和)药物治疗。对因治疗查明病因,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