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夏夏长大,(https://xueqiu.com/6229835348/245473944)
看了纪录片《富人是怎样越来越富的》,其中印象最深,是当向大众询问货币是从哪里来时,大部分人都无法准确的回答。之后,又上了哔哩哔哩,查询了一个视频,自己顿觉如梦方醒,大致弄清了货币从何而来。
我尝试解释一下,从一个思想试验开始。假设回到了原始社会,货币又回到了使用贝壳、金子的时期。有一天,纸币出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也出现了。有个储户在银行存了1万元,你是一个生意人,你向银行借能借到最大数额的钱。银行根据规定,按存款准备金10%,向中央银行存储1000元,此时你将会拿到9000元,其实无论你做什么,这笔钱,可能还是会回到银行,又成了9000元的存款,反复下去。实际上,住房在银行存了1万元,反复下去,可能产生的货币达10倍之多。这样,市面上流通的钱就更多了。
经济学中,这叫做存款创造。整个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体系,称为信用货币体系。这种信用是以国家主权信用作为背书的,而不是实物来背书。说起实物背书,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金本位体系,即发行的货币与黄金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后,美国宣布将黄金与美元的兑换关系脱勾,这种货币体系消失。之后,货币就没有了严格的对应物,其价值的稳定性取决于政权的稳定度,以及信用产生的货币。
继续说说信用货币体系会带来什么?其实,这些超出基础货币(即中央央行发行的货币)之外的货币,是一种负债,也是一种信用状态,是以房贷、消费贷、企业债的形式,无处不在。信用有点像皮球,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人们情绪乐观,对负债的宽容度高,本质上负债也不易成为坏账,这就像不断吹入的气体,气球加速变大。当经济下行时,人们的风险偏好变差,行业和个人都会收缩信用,这又像不断在抽气,气球会加速收缩。某种程序上,这种货币体系所形成体质,为经济危机提供了干柴,使经济波动更易导致成危机。
纪录片还提到,这种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低利率环境,使借贷变得更加容易,借贷的人无疑会有许多人从信用危机、控制企业中获得更多财富,另一部分人则相对变得更穷了,最终形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和持续化。贫富差距在个体上可能是变换的,但整体上,这种趋势加大了。穷人们把钱存到银行,又受到了低利率的冲击,不断贬值,而信用的持续扩张造成破坏,却要整个社会去承担。
因此,一些人主张控制商业银行的这种信用创造过程,至少是趋向于将货币发行与实物对起来。突然,我想起在古代,也有一些富裕阶层,他们或是高官通过权力获得财富,或是通过生意获得财富,但社会财富的分化可能没有如今如此广泛和强烈。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我认为,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是逐渐贬值的。有什么能抵挡这种无处的不在贬值吗?我想除了优质企业股权,恐怕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债券恐怕是靠不住的,债券很容易受到危机的影响,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赘述至此,得到的却只是平凡结论:优质股权,能更好抵御货币贬值。然而,这一思索之旅对于我们重新思考、理解社会生活中货币的产生,以及在此基础上考虑平凡人如何应对,多少会有所帮助。
常常就是这样,顺着随机思索的小路前行,过程中甚至会碰到让人兴奋的美景,兜兜转转,终点却又回到了一个常见的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