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选理由:这个褒贬不一的iOS,似乎也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科技新潮客:@泡芙家的数码仓库
人靠衣装 iPhone靠iOS装 iOS26更新实测 发热/卡顿/bug/占存储 但信号好了
精彩语录:升级后空间为178.67G,我醉了,128G的用户得注意了!不过我移动了好几个位置确实信号好了。iPhone16PM待机耗电略有增加,充电时温度飙升至43℃。功能上,iOS 26主打的AI能力在国行设备严重缩水,Apple Intelligence的实时翻译、视觉智能等核心功能未开放,仅保留基础翻译,而海外版已支持调用ChatGPT跨应用问答。
iOS 26的争议本质是苹果在“设计理想主义“与“用户体验现实主义“间的失衡。液态玻璃设计虽亮眼,但牺牲了可读性、性能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超出多数用户承受范围。当Android阵营在AI助手、多设备协同等领域快速迭代时,苹果却在本地化功能和硬件兼容性上妥协,战略保守与战术激进形成鲜明对比。 对普通用户而言,iOS 26目前“尝鲜有风险,升级需谨慎“,开发者或科技爱好者可体验液态玻璃的光影魔术,但主力机用户建议等待7月公测版或9月正式版,毕竟苹果罕有的设计冒险,不应由用户买单。
狐选理由:光影魔术和性能稳定——设计的理想主义和用户的实用主义
科技新潮客:@PConline太平洋科技
苹果WWDC25| AI版Siri成“鸽王”,iOS新设计救场!
精彩语录:不少人将苹果视作AI领域一头蛰伏已久的雄狮,而Apple Intelligenc则是第一声怒吼。但一年过去,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Apple Intelligence的完成度就像早它一年、同样在WWDC上发布的Vision Pro一样——已经没有多少人还关心它的存在了。
但在最新的iPadOS 26身上,iPad第一次真正开始像“一台电脑”。 首先,iPadOS终于带来了多任务处理,可同时在桌面运行8个后台任务,并且,和PC一样,它们都是真后台。并且,得益于M系列芯片,iPadOS 26还拥有执行计算密集型后台任务的能力。另一个同样是PC的基础功能,但iPad却长期缺失的,是文件管理器。
虽然WWDC25上苹果公布的AI功能确实有些乏善可陈,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苹果在如何把目前已掌握的AI技术融入到更多设备里,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些AI功能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称不上是苹果的首发创新,市面上甚至有不少类似的第三方应用,但苹果是目前手机品牌中,软硬件结合最好的厂商之一。
狐选理由:iOS惊喜之外,看苹果AI何以至此?
其他同样值得一看的文章:
@计育韬:从当前测试版 iOS 26 的应用体验上来讲,它确实有很多值得一「喷」之处:边缘折射导致的下层渲染畸变,界面内容与背景混合导致的可读性低……但是请稍等,不知你们是否留意到在产品介绍中,苹果人机交互设计副总裁 Alan 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液态玻璃」的可变性,让我们具备面向未来的适应力。这种极尽模拟玻璃实体的设计并非出自和 Windows Vista 相同的目的,所谓对「未来」的理解或许需要你们以更长的时间尺度去思考。
我们不排除随着未来科技的进步,可能出现更多超越玻璃、 亚克力的载体,能让任何数字化内容和你身边的周遭事物自然组合。但以当下高刷高像素屏幕和 HDR 的发展水平为现实基础,Liquid Glass 是「未来 UI」的正确抉择。
有的人在喷苹果新UI,有的人发现了它藏在未来的秘密
@小编也疯狂:苹果Q1全球出货量跌至4800万台,同比暴跌近40%。这不是普通的回调,这是一次足够剧烈的“断崖式减产”。但苹果一向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不是体力不支,而是战略重构。苹果当前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不新鲜。用户对每年一度的“芯片+相机”组合已经免疫,iPhone 16系列即便贴上了“A18 + AI”的标签,也没能撬动换机的欲望。消费者在观望,在等待真正能重新定义手机的产品。
但这一切的核心是:苹果主动选择慢下来。外界关于iPhone 17的大改爆料不断:外观、系统、芯片、交互方式都将发生质变。从节奏来看,苹果是在为2025年末甚至2026年,准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重启按钮”。换句话说,这一次的暴跌,是苹果为下一轮风口腾出空间。
2025年Q1智能手机市场真相:谁在蓄力,谁在迷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