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在法律與文化上,有著開啟工業革命的基礎。[1]以下是英國提供此種環境的關鍵因素:
在英格蘭與蘇格蘭統一後的和平與穩定時期。[2]
英國境內沒有貿易障礙、封建規費和關稅等,這類的障礙甚至不存在於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而這使得英國成為當時「全歐洲最大的單一市場」[2]:46
法治(包括對財產權的執行及對合約的尊重)[2]
直觀的法律系統,這法律系統使得成立合股公司是可能的[2]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2]
英國也有著地理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在水運是最便捷的運輸方式的時代,英國有著大量的海岸線及可航行河道;另外英國有著全歐洲最高品質的煤炭。英國在當時同時也有著大量利用水力的裝置。[2]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加
编辑
進入了大航海时代後,多產的新美洲作物以及礦石財富被送進歐洲,繁榮的發展使得歐洲人口數量出現爆炸性躍升,雖然增加了大量的人口,但務農的人並不需要這麼多,促使人們轉而發展其他行業。到了18世紀,英國人口依然不斷增加,以及英国农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后果,以致农业勞動力过剩,不得不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工商業的發展;再加上人們成倍增長,整個社會的消费需求亦日漸增加,为批量化生产的商品提供了销路。
自然资源的因素
编辑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北部,那里拥有丰富的浅层煤矿和铁矿资源,而且缺乏木材。工业革命下产生的蒸汽机,以及利用焦煤而不是木材炼钢的冶金技术革新,这些使得英国的煤矿和铁矿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相對的,歐洲諸國的採礦技術要到以後才能開掘較深的礦層,致使英國得率先發展工業革命。
貿易限制的解除
编辑
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六世及一世允許設立專利權,以保護新發明的權利,開始刺激許多新發明的產生。工业革命約於1750年开始于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開有多種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結束就是明顯的工业革命導火線。隨著封建制度於18世紀初在西方消失,貴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種特權(如貿易專利)也隨之消失。此類變革推動了自由貿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業的發展更為蓬勃。在這種改變下,舊有的家庭式工業生產模式已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要,所以人們便致力改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以增加產量,因而引發了工業革命。
殖民
编辑
此外,世界貿易的發展亦扮演重要角色。從15世紀發現新航路起,許多歐洲國家在亞、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紀,這些殖民地不僅為它們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場,還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為了滿足因世界貿易所引致的強劲需求,人們便開始採用機器和其他方法來提高產量,即使溢量生產亦可傾銷至殖民地解決(此為資本主義典型特徵),從而毫無顧慮地引發了工業革命。
金融革命、 资本与新技术
编辑
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历过一场金融革命(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John Hicks認為,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因为早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3]。工业革命兴起的新产业,其工业原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厂房成本、设备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如机械制造,冶金,铁路等等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廉价资本依赖性大。英国光荣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征税税体系以及宪政改革对约束政府行为产生了可信承诺,使得国会能够严格督导政府财政,令私人债务清偿方面具有较高的信誉保证。高效、透明、有序的税收体系,不仅令新兴的工业企业免受苛捐杂税困扰,且令英国国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信誉,其长期公债利率一降再降,最后仅3%利率水平,银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英国在发展国债市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等,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资金”。
科學的发展
编辑
歐洲科學的發展與基督宗教有一定的聯繫,由於歐洲教會的日益腐敗,早期基督教作為唯一真理的觀念開始被挑戰,除了催生出世俗化之外,對於傳統信仰與世界上事物的認知,興起了懷疑的心態,為尋求何謂上帝的規律與真理,歐洲人走向重新查證歷史文獻,思考求真、人文主義的時代。進而承继了文艺复兴和以此發展出的启蒙运動重视科學的精神,西方技術因而得到重大发展。而科學成為歐洲人對於真理的探索方式外,那时的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和发现,为工业革命的發展带来不少助益。